名著 ▏漫漫人生渡風雪
——《寒夜》
夜色如墨,風雪飄零,生命仿佛凝固在這一刻的寒冷之中。巴金的《寒夜》,便是在這無盡的冷冽里緩緩展開,一筆一畫勾勒出人生的困境,家庭的羈絆,命運的無奈。翻開書頁,仿佛能聽見北風呼嘯,能看見昏黃燈光下無言相對的身影,能觸及那份被現(xiàn)實消磨得支離破碎的溫情。
汪文宣,那個曾懷揣希望的知識分子,命運卻在他的理想之路上鋪滿荊棘。疾病將他推入深淵,經(jīng)濟的困頓讓他步履維艱,婚姻的裂痕則讓他在寒夜里愈發(fā)孤獨。他并未放棄掙扎,咬緊牙關(guān)想要挺過這難以承受的命運關(guān)卡,可每一次努力似乎都被現(xiàn)實無情地擊碎,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迅速湮滅,人生的路途越走越狹窄,最終他只能在冷風凜冽中跌落,沉入命運無聲的黑夜。
樹生是溫柔的,是善良的,是無數(shù)女性隱忍與奉獻的縮影。她是這個家庭中最懂得付出的人,也是最被忽視的存在。她獨自扛起生活的重擔,忍受著丈夫的冷漠,婆婆的苛責,命運的捉弄,卻始終不曾怨言。她的愛是克制的,是默默守護的,是無聲包容的。她不求回報,不計得失,只是在一個個寒冷的夜晚里,為汪文宣點燃溫暖的燈火。可這盞燈,終究還是被現(xiàn)實吹熄,她無法挽留丈夫,更無法改變命運,唯一能做的,只是在寒夜深處,用沉默掩飾心中的疲憊與痛楚。
曾母的存在仿佛是矛盾的結(jié)合體,她守舊、固執(zhí),對兒子的溺愛與對兒媳的苛責交織成一道無形的枷鎖,讓這個家在風雨飄搖中更加岌岌可危。她的一生充滿了犧牲與偏執(zhí),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,卻在無形中成為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她不愿面對現(xiàn)實,也不愿接受變化,她的愛太沉重,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。
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里,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。汪文宣走了,帶著無盡的絕望和不甘。樹生留下了,裹挾著永遠的寂寞和蒼涼。曾母依舊活著,卻也猶如抽離了所有支撐。
寒夜未盡,人生漫漫,他們曾相依取暖,卻最終還是在現(xiàn)實的風雪中彼此走散。
巴金的文字克制而鋒利,沒有刻意渲染悲劇,卻讓悲涼如影隨形。那是戰(zhàn)亂年代里無數(shù)普通家庭的縮影,是一個時代的哀歌,是命運無情的嘲弄。生活并不會因為人的善良而變得溫柔,現(xiàn)實也不會因為人的掙扎而格外寬容。人的一生,或許就是在希望與幻滅之間徘徊,在溫情與冷漠之間拉扯。
汪文宣是知識分子,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,他比許多人更努力,也比許多人更有才華,可最終,他依舊沒能逃脫現(xiàn)實的枷鎖。這并不是說奮斗毫無意義,而是提醒著我們,努力需要智慧,需要方向,需要在現(xiàn)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。世界并非絕對公平,但真正的強者,是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的人,是能在寒夜里堅持前行的人。
這世間,終究是有光的。樹生沒有倒下,她依舊在寒風中站立,她的溫柔,她的堅韌,是生活中難得的暖意。即便現(xiàn)實殘酷,她仍舊選擇承擔,仍舊選擇活下去。人生或許無法逃離寒夜與風雪,但只要心中還有一點微光,就不會在漫漫雪夜里徹底迷失方向。
久久回味,心底依然沉重。寒夜漫長終究會漸漸散去,只是這其中的過程與旅途,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各自的黑暗?或許,唯一能做的,便是珍惜眼前的溫暖,不讓冷漠吞噬善意,在現(xiàn)實的風雪中,努力尋找到那一束屬于自己的光亮。
(吳昌菊)